改换信号线牌号与自制不同结构的信号线来摩机,以达到提高音质的作法,风行已久。早期笔者也经历过这种摩机方法,但后还是放弃了。原因在于在传统固定的音源、功放、音箱配置条件下,无论怎样换线,只能改变不同频段下音色的表现能力,而不可能达到表现好全音域音质内容。说穿了只能改变这套系统的放音风格。我们戏说:这叫声音文化,而不是高保真。
这并不是说音响系统连接的线材不搞搭配,传统再高级的音响设备仍需要搭配才能放出较宽音域频响的好声。但这需要大量的精力与金钱,似乎是有钱发烧友群的专利,也是发烧专家与写手们的“镇山之宝”。
大家都知道,线材中高、中、低频由于频率速度、音频电流密度不一样,除电流时速相位受线材电阻影响之外,关键乃是受线间电容电感量变化影响,不同LC阻抗对不同频率与密度的动态音频电流呈现阻抗大不一样。线材如同一个调音台,有兴趣、有耐心的发烧友可将信号采用各种缠绕方式,并联、串联、大、小、粗、细、长短不一、股数不同、屏蔽层数不同等各种方式来试验,甚至可将信号线采用分段抽头,以改换不同电感电容量(线电阻是次要的)的线材结构。夸张地讲,可以将线材做成一个音调均衡器和变音器。
好线材的设计者是在铜材纯度较高的基础上,从结构上减小电容和电感(屏蔽编织层线间铜阻不一,只要有卷绕必然有电感电容量值),主要以提速为宗旨,在线材结构中人为地抵消或减小电容值为基础理念,且使所有频率信号在通过时平衡阻抗达到,这样才能产生听高挡线材后有一种透明度高、层次感好、平衡度好的感受,整体效果得到提升。当然这种线材是普通发烧友眼中的天价了。
自然界任何一种声音都是我们熟悉的声音,我们中谁也不会质疑自然声中什么声音速度太快了吧?传统功放中一些中低档音响器材之所以不尽人意,主要在于该器材的频响特性指标差,造成音频电流在时速和相位上有不同差异。因此减少线材综合阻抗是提速的关键点。而各种音质音色的变化是由于提高或延时一些频率速度和能量方面的原因所造成的。
综上所述,线材的应用综合是为了提高整体频响的平衡速度!传统晶体管功放机中甲乙类速度较快,但是由于高频响应窄,而低频段能量大动态形成曲线降起状,产生信号电压幅度(含电流密度大)超前,以致于中低档功放中声像往往严重回缩,所以逼得发烧友们对这种快速甲乙类功放也进行换线摩机,以求改变声音效果。隆宇人在研制功放过程中,无数次实验证明,亡羊补牢换线材并非好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