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锦被誉为“天下母锦”,对中国锦业发展和繁荣产生了巨大影响。作为汉代“五都”之一的成都,是长江流域的织锦中心,大量输出丝绸产品。三国时期,诸葛亮设锦官,成都一跃成为中国也是世界的织锦中心,这一独步天下的地位一直持续到南宋,保持了千年之久。
蜀锦在丝绸之路上发挥了重要作用。专家认为,汉武帝派张骞开通西域后,蜀锦迅即成为北方丝绸之路贸易的主角之一。北方丝绸之路途经地区发掘出土了大量带有蜀地标识的丝织物,是蜀锦活跃在北方丝绸之路上的直接物证。在新疆出土的“五星出东方利中国讨南羌”锦护膊、“王侯合昏(婚)千秋万岁宜子孙”锦被,专家们考证后认为均为蜀汉产的蜀锦。其中的“五星出东方利中国讨南羌”锦护膊,出土于新疆民丰县尼雅遗址一座高规格王墓中,它以宝蓝、绛红、草绿、明黄和白色五组色经织出星纹、云纹、孔雀、仙鹤、辟邪和虎纹,文字激扬,为国内外高度关注,被誉为20世纪中国考古学伟大的发现之一。
从南北朝至隋唐,蜀地与西域的商业往来更加频繁,蜀锦也承担了重要的角色。“黄色联珠龙纹绮”是新疆博物馆的一级文物,其纹样为典型的“陵阳公样”。“陵阳公样”是唐代窦师纶独创的寓意瑞祥、章彩奇丽的各式蜀锦图案,自唐初起流行数百年而不衰。与此件纹样完全一致的另一件绮上,则有“景云元年双流县折紬绫一疋(匹)”字样,明白无误表明其产地为今天的成都市双流区。在吐鲁番出土的唐代文书中,则有“益州半臂”“梓州小练”等蜀锦蜀绸名目,并标有上中下三等价格,反映了四川丝绸在西域贸易中的繁盛。
事实上,早在北方丝绸之路开通前成都就有一条通往南亚、中亚、西亚的古老国际交通线——南方丝绸之路。司马迁《史记》记载,公元前122年,张骞奉命出使西域,他在大夏(今阿富汗)即看到从印度输入的蜀布和邛竹杖。运送这些商品的国际通道当时被称为“蜀身毒道”,身毒即今印度。历史学家认为,在先秦时期,南方丝绸之路已经初步开通,并是那时古蜀与西方交往的主要通道。蜀锦是流通在这条东、西方大动脉上的重要贸易品。
蜀锦还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商品。四川大学李映福教授认为,从两汉开始,蜀锦即通过海上丝绸之路销往东南亚、南亚,至唐宋,贸易规模达到顶峰。南宋时期,被称为海上丝绸之路“驿站”的钦州,舟楫往来不绝,商人们“自蜀贩锦至钦,自钦易香至蜀”。蜀锦自钦州出发,漂洋过海,走向世界。这种贸易盛况,一直持续到了元明时期。
蜀锦对海上丝绸之路的另一个重要影响,是其织造技术的输出。蜀锦技术在不同时期影响了宋锦、云锦。宋锦、云锦也是后来海上丝绸之路的明星。竞相绽放的各种中国锦,不断走向海上丝绸之路,使海上丝绸之路长盛不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