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祺,主任医师,副教授,原浙江省中医院儿科副主任,现杭州泰仁堂中医门诊部小儿生长发育科工作室主任。曾到上海儿童医学中心、上海新华医院进修学习小儿内分泌专业,从师于国内小儿内分泌专家沈永年教授,杭州“宣氏儿科”名老中医宣桂琪教授,学成后独立开设“小儿内分泌生长发育专科门诊”。在小儿生长发育领域,特别是在小儿性早熟、矮小症、肥胖症等方面,能运用现代医学进行专科的诊治,同时能发挥中西医结合的优势,加用中医中药的辨证论治,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在浙江省内有一定的声誉,在生长发育医学领域具有自己明显独特专业优势。
陈祺坐诊时间:周二、三、日全天(杭州泰仁堂中医门诊部、杭州四宜路28号);周五全天(杭州前进中医门诊部,杭州庆春路219号)
长期以来,正是因为中医的脾的功能,与解剖系统脾的功能南辕北辙,才引起众人对整个中医是否具有科学性表示怀疑。
现在学习中医的人感到很分裂。都二十一世纪了,什么都看见了,可是有的中医老师们仍然强调说“中医的五脏是脏象不是脏器,与西医的五脏没关系,学中医时要忘记西医”。
但是不论是学生理解五脏,还是医生向病人解释五脏,大家又都不约而同地借用西医解剖图,来使脏象具象化。其实大家心里的五脏既是脏象,也是脏器。
中医教材中的“脾”应该改名为“脾胰”。
当然,今天若把人体解剖图的名称重新修订,将胰改成脾,将脾改成胰,也可以一劳永逸地为中医的“脾”沉冤昭雪。但阻力会很大,西医们很难答应,也很难改口。
目前,还有一个亡羊补牢的补救措施,就是把中医的肝、心、脾、肺、肾,改写成肝、心、“脾胰”(听起来差不多还是脾)、肺、肾去编入教材,流传开来。这样我们把“脾胰”合在一起念,可以让主运化的脾,在胰的脏器身上具形。
中医脏腑的说法,体现了中医的整体观。脏若有毛病,一定会影响到与其配对的腑。脏与腑同病相怜,唇亡齿寒。所以对腑进行,一定会改善相对应的脏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