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铸是压力铸造的简称。它是将液态或半液态金属,在高压作用下,以高速度填充压铸模具型腔,并在压力下快速凝固而获得铸件的一种方法。使用的压铸模具,称为压铸模。
压铸时常用压力是从几兆帕至几十兆帕,填充初始速度在(0.5~70)m/s范围内。因此,高压和高速是压铸的重要特征。 [1]
模具的强度限制着压射比压的限度;
影响操作的效率;
控制和调节压铸过程的热平衡;
铸件取出时的质量(如变形等);
模具成形表面的质量既影响铸件质量,又影响涂料喷涂周期,更影响取出铸件的难易程度。
根据模具复杂程度和新旧程度,确定适当的模具预防性维修周期。适当的模具预防性维修周期应当是模具使用中将要出现故障而还没有出现故障的压铸模次。模具使用中已经出现故障,不能继续生产,被迫进行修理,不是被提倡的方法。
根据模具复杂程度、新旧程度和粘模危险程度,确定模块消除应力周期(一般5000~15000模次进行一次)和是否需要进行表面处理。
压铸模在压铸生产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是:
决定铸件的形状和尺寸的精度;
已定的浇口系统(特别是浇口位置)决定着熔融金属的填充状况;
已定的排溢系统影响熔融金属的填充条件;
模具安装位置符合设计要求,尽可能使模具涨型力中心与压铸机距离小,这样可能使压铸机大杠受力比较均匀。
经常检查模具起重吊环螺栓、螺孔和起重设备是否完好,确保重吊时人身、设备、模具。
定期检查压铸机大杠受力误差,必要时进行调整。
带较大抽芯的模具或需要复位的模具也可能需要动、定模分开安装。
其中,压铸模的设计,实质上则是对生产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因素的预计的综合反映。所以,在设计的过程中,必须通过分析铸件结构、熟悉操作过程、了解工艺参数能够施行的可能程度、掌握在不同情况下的填充条件以及考虑到对经济效果的影响等等步骤,才能设计出合理的、切合实用并能满足生产要求的压铸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