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配置作为出资决策进程的重要环节,其含义已经得到市场的充分检验。很多研究显示,一个出资组合的长时间业绩表现超过90%是由大类资产配置贡献的。
以往国内出资者中对资产配置为重视的是社保和保险公司等长时间资金管理者,但近年来随着银行理财规模快速壮大、高净值客户不断添加以及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渐行渐近,资产配置正日益成为越来越多人关心的热门话题。那么,哪些工作是资产配置进程中为重要的呢?
资产配置要素——时间
这包含两层意思。其一,是要用“长期”的视角看待资产配置这一命题。在笔者接触过的投资者中,有一些投资者将资产配置理解成短期内如何调整股票、债券等资产的比例,以获取更高的收益。但事实上,资产配置很难解决短期的问题,也不是快速赚钱之道。
恰恰相反,资产配置之所以有效,就是利用了资产在长期中相对稳定的收益和风险规律。市场短期的运行充满了各种不确定的因素,具有很强的不可预测性,波动越大的资产越是如此。试想一下,谁能准确预测股市未来半年或一年的投资收益是多少?有时即便预测对了是运气;但如果把时间维度拉长,就不难发现各类资产的收益和风险是相对有规律可循的,并且随着时间的拉长,各类资产收益预测的可靠性会逐渐提高。
比如,美国市场一百多年的数据告诉我们,股票的实际收益比债券高将近7个百分点,波动率差不多是长期债券的2倍,是短期债券的4-5倍,在过去的50多年中,如果剔除2008年金融危机期间的异常影响,以每个10年为周期,股票和债券的收益遵循类似的统计规律,这就为平衡收益和风险提供了相对科学的依据。
时间因素包含的另一层重要含义,是淡化时机选择。一旦确定了大类资产配置比例,就应该在配置的时间周期内严格执行。
随着从业年限的增加,笔者越来越不相信频繁的时机选择能够创造超额收益。在一个波动的市场中,投资者很难克服恐惧和贪婪这些人性的弱点。因此,从一个较长的时间周期来看,频繁的时机选择往往是做对一些、做错一些,平均来讲并没有获得明显过人的收益,还增加了交易成本。但这还不是严重的,更加严重的后果是,因为心理因素的干扰,频繁的时机选择有可能错失获取收益的投资机会。
以A股为例,在过往20多年中,上证指数的平均算术年化回报率是24%左右,但如果错失了其中钱的20%时间,投资回报率将变成-2%,试问有多少投资者在A股的一轮完整的牛市中能跑赢指数?多数人往往是在市场已经上涨20-30%以后才转为牛市思维。因此如果频繁进行时机选择,在股票牛市中可能会因为错失机会而导致长期业绩大幅下降。
资产配置第二要素——正确投资理念
从资产配置的角度来看,风险和收益总是成比例的。“时间”因素是确保这种比例可信的前提条件,在确定了配置时间的因素以后,选择承担多大的风险因人而异,对机构投资者而言更多与资金成本、流动性考量有关,对个人而言更多与年龄、收入等因素有关。但同样需要注意的是执行纪律,因为风险暴露过度和风险暴露不足都是可能导致资产配置决策失败的风险,前者可能带来超出预期的损失,而后者可能导致收益不达预期。要知道,“复利是宇宙中强大的力量”,从长期来看,即便是一个百分点的年化收益或亏损都可能带来严重的后果。
资产配置第三要素——合适的基金经理
每个人都期望自己的资产配置决策定了今后,能把资金交给有才能的基金司理办理,以便获取超越市场平均水平的收益。但基金经理的历史业绩中即包含能力的部分,也包含运气的成分,因此要观察较长时间的业绩表现,业绩存续时间越长越有说服力,一般至少要观察3-5年的业绩。
资产配置是一件即简略又杂乱的工作,真实重要的是形成对资产配置正确的了解,并且把资金交给有才能的办理人进行办理,给予其足够的时间和耐心,终完成资产配置的目标。